新闻中心
-
082024-08
汉能基金被投企业——智能汽车AI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登陆港交所 | 汉能Portfolio
2024-08-08
2024年8月8日,汉能基金被投企业「黑芝麻智能」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2533.HK,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28港元/股,发行数量3700万股,实际募集资金净额9.508亿港元,上市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未来五年内的研发、提高商业化能力和补充营运资金。登陆港交所后,黑芝麻智能成为智能汽车AI芯片第一股。
黑芝麻智能是一家车规级计算SoC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集成了嵌入,黑芝麻智能自主开发了ISP和NPU的IP核、SoC、中间件和工具链的算法和支持软件,以满足广泛的客户需求。目前,黑芝麻智能设计了两个系列的车规级SoC——华山系列高算力SoC;及行业内首个集成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及其他计算域的产品——武当系列跨域SoC。公司产品拥有高算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覆盖从L2到L3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座舱和车身控制等多个领域;此外,公司还拥有创新的算法和软件支持——自主开发的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和NPU(神经网络处理器)模块,大幅提升了智能汽车的图像处理和计算能力,支持广泛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应用。
随着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持续发展,智能汽车对高性能SoC和先进算法的需求不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ADAS SoC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达人民币359亿元。黑芝麻智能作为车规级计算SoC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根据招股书披露,黑芝麻智能从2022年开始批量生产华山A1000/A1000L SoC,截至2023年12月31日,黑芝麻智能的旗舰A1000系列SoC的总出货量超过152,000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车规级高算力SoC的出货量计,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黑芝麻智能分别在武汉、硅谷、上海、成都、深圳、重庆、新加坡成立研发及销售中心,目前已有超过1000名员工,公司员工半数以上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顶级学府,核心团队均来自博世、OV、英伟达、安霸、微软、高通、华为、中兴等业内顶尖公司平均拥有超过15年的行业经验。
因为强大的自研能力,黑芝麻智能已与超过49家汽车OEM及一级供应商合作,并与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江汽集团、博世和百度等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关系不仅增强了公司的市场地位,也为未来的业务增长提供了保障。在全球和中国智能汽车市场中,黑芝麻智能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公司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单记章表示,“成功上市标志着全新的开始,站上新的起点,黑芝麻智能将积极拥抱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和机遇。”
汉能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巍表示,“自动驾驶的发展除了要依托人工智能的发展外,还要依赖于算力的支撑。黑芝麻智能作为首家上市的国内领先的车规级高算力芯片供应商,必将通过本次IPO进一步巩固其领先的市场地位。汉能基金长期关注科技领域,作为黑芝麻智能的投资人,见证了行业和公司的蓬勃发展。我们坚信公司在上市后必能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大贡献,为投资人创造更大价值。”
关于汉能基金:
汉能基金是汉能投资集团旗下的人民币及美元双币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聚焦数字经济、科技、大健康三大领域,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亿人民币。截至目前,汉能基金投资了包括Boss直聘、京东物流、世纪互联、亿华通、友宝在线、瑞尔集团、京东产发、中文在线、西山科技、百度SLG、和睦家、慧联无限、博创联动、神策数据、商越科技、黑芝麻智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其中包括Boss直聘、京东物流、世纪互联、瑞尔集团、亿华通、友宝在线、西山科技等在内的企业均已上市,为汉能基金LP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依托于汉能投资集团在一级市场深耕21年的行业积淀以及投资+投行联动的经验,汉能基金具备抓住优质投资机会、处理大型复杂交易、安排灵活退出的经验。汉能基金以科技为脉络,以数字经济趋势为导向,坚持研究与价值驱动,寻找具备高品质、高成长、持续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用卓越且持续的服务能力和成熟健全的投后增值体系,为投资组合赋能,为基金投资人创造持久价值,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
062024-08
中国并购月报-7月
2024-08-06
作为高质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典型代表。汉能投资的并购月报主要聚焦“数字经济”,致力于紧密追踪市场热点交易、及时提示并购趋势信号。月报选取当月最具影响力的并购事件,从产业与资本视角进行呈现。
数据来源:精灵数据、CIQ、公开市场整理
整理/撰写:Kin、Lesley
本月交易总览
2024年已过去大半,并购市场正在变得活跃。根据公开数据显示,7月国内数字经济并购市场共有90宗交易,已披露的金额为155.06亿人民币,与6月相比,本月的案例数有所上涨,但总金额出现了下降,降幅达到45.63%,降幅主要出现在医疗健康领域。从交易行业来看,尽管医疗健康行业在交易案例数上领跑数字经济并购市场,但TMT领域在金额上以63.66亿人民币的总额成为本月并购交易中资金流入最多的领域。
从热门交易来看,国内有长江产业集团收购奥特佳,助力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华润博雅生物以自有资金18.2亿元收购GC集团持有的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还有爱尔眼科通过基金并购模式收购35家医院部分股权。国外本月有几个引人注目的并购案例,如KKR斥资47.5亿美元收购Varsity Brands、 网约车和外卖服务提供商Grab Holdings(GRAB.US)收购了新加坡餐厅预订应用Chope、AMD拟收购欧洲人工智能实验室Silo AI、贝莱德收购私募市场数据商Preqin等,下面我们将一一展开解析。
国内热点并购
-长江产业集团收购奥特佳
7月5日,长江产业集团以协议受让方式收购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奥特佳的交易顺利完成。奥特佳原股东江苏天佑、北京天佑将持有的5.84亿股股份(总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8%),以协议转让方式转给湖北长江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价款合计21亿人民币。
奥特佳成立于2000年,并于201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营汽车零部件业务,是全球领先、国内最大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热管理系统及零部件供应商,客户涵盖特斯拉、大众汽车、小米汽车、比亚迪、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知名企业。2023年,公司空调箱系统及部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液冷产品出货量、液冷储能与重卡换电市场占有率均在全国排名第一。根据奥特佳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达68.52亿元。
长江产业集团作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运营主体和省级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管理主体,此次收购奥特佳将有助于增强湖北省汽车产业优势,打造湖北省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品牌形象,促进湖北省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长江产业集团实管实控奥特佳、万润科技、广济药业、双环科技4家主板上市公司,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车、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现代化工等。
-华润博雅生物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
7月17日,华润博雅生物以自有资金18.2亿元收购GC集团持有的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GC集团成立于1967年,旗下拥有血液制品、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等公司,是亚洲生物制药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GC集团通过持股平台公司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投资兴建的港澳台独资企业,专注于血液制品生产、研发、销售,同时进口代理GC集团旗下产品在中国境内销售。目前,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拥有4个单采血浆站和白蛋白、静丙、Ⅷ因子、纤原、乙免及破免6个品种血液制品产品,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人源Ⅷ因子及重组Ⅷ因子销售权的血液制品企业。
血液制品行业具有稀缺性、高壁垒性的特点,此次收购之后,华润博雅生物将全资控股一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新增一张生产牌照。通过这次收购,华润博雅生物将充分利用好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凝血产品领域的深厚积累,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国际化战略实施,并通过资源深度融合与产销整体协同,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对促进浆量增长、浆站拓展、研发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长期战略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爱尔眼科收购35家医院部分股权
7月29日爱尔眼科(300015)发布晚间公告,公告称公司拟收购虎门爱尔、运城爱尔等35家医院的部分股权,本次交易以公司自有资金支付,交易合计金额为8.98亿元。
爱尔眼科成立于2002年,并于 2009 年在中国深圳上市。作为全球化眼科医疗集团,爱尔眼科医疗网络布局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在技术、服务、品牌等多方面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陆续参与设立多支产业基金,通过基金并购模式,爱尔眼科对收购标的进行系统整合,完善医疗网络布局,尤其是近些年爱尔眼科瞄准地市县域等“下沉市场”。作为爱尔眼科“强基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市级、县级爱尔眼科医院开始显现出在当地的竞争优势。目前,爱尔眼科基本实现了在全国布局,其中地县级医院占比达80%。本次收购35家医疗机构的部分股权,有利于爱尔眼科提高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进一步深化在全国各地的“分级连锁”体系,巩固和提升公司的领先地位。
国际热点并购
-KKR斥资47.5亿美元收购Varsity Brands
KKR同意以47.5亿美元(包括债务)从贝恩资本手中收购美国体育制服和校刊制造商Varsity Brands。收购完成后,KKR将为Varsity Brands的普通员工提供股权激励,这是传统上仅针对高管的激励措施。
Varsity Brands是一家美国公司,专注于生产和分销体育制服、校刊及相关服务,旗下拥有两个主要业务板块:BSN SPORTS和Varsity Spirit。其中,BSN SPORTS专注于定制从中学到大学的各类团队运动装备和服装,合作品牌包括Nike和Under Armour。Varsity Spirit除了提供啦啦队制服和服装外,还制作校刊及经营各种教育营、诊所和比赛,旨在提升学生运动员的技能和团队精神。
此次交易通过KKR的美洲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旨在增强Varsity Brands的市场地位和业务发展。此次收购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提升Varsity Brands的竞争力,而且KKR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将帮助Varsity Brands优化运营,扩大市场份额,比如KKR实行的股权激励计划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公司的持续增长。近年来,由于体育市场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投资回报率,海外私募股权公司对体育用品市场展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比如早在今年1月份,Platinum Equity收购了运动制服公司Augusta Sportswear和Founder Sport Group。
-Grab收购餐厅预订应用Chope
7月23日,网约车和外卖服务提供商Grab Holdings(GRAB.US) 收购了新加坡餐厅预订应用Chope,收购金额不详。收购完成后,Grab将接管Chope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业务。
Chope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在线餐厅预订服务提供商,平台已接待超1亿名食客,合作餐厅超9000家。早在2021年,支付宝曾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Chope近1500万美元。通过这次投资,双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支付宝将为Chope提供“小程序”服务和技术支持,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小程序集成到Chope的移动应用之中。Grab是一家东南亚网约车和送餐平台公司,其业务涵盖网约车、送餐、酒店预订、网上银行、移动支付和保险服务,总部位于新加坡,并于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Grab希望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市场抵御GoTo Group和Line Man Wongnai等竞争对手的攻势,推进其核心服务网约车和送餐之外的业务,以期在竞争激烈的超6.5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提高利润率,此次收购预计将促进Grab在东南亚市场的业务拓展。而对于Chope来说,此次收购也有助于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可持续增长的机遇,正如其创始人Arrif Ziaudeen在一份声明中所说:“考虑到当今充满挑战和竞争的市场,我们选择寻找合作伙伴以寻求可持续增长新机遇。我们评估了潜在买家,发现与Grab最合适。”
-AMD以6.65亿美元收购Silo AI
7月12日,AMD(NASDAQ: AMD)宣布签署最终协议,以约6.65亿美元现金收购欧洲最大私人AI实验室Silo AI。本次收购结束后,Silo AI的CEO兼联合创始人Peter Sarlin将继续领导团队,并成为AMD人工智能集团的一部分。
Silo AI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AI模型和平台,协助客户快速且轻松地将AI整合至产品、服务以及运营中,公司总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在欧洲和北美洲均有运营据点。其业务涵盖多元市场,客户包括安联集团(Allianz)、飞利浦(Philips)、劳斯莱斯(Rolls-Royce)以及联合利华(Unilever)。除了SiloGen模型平台,Silo AI还在AMD平台上打造了Poro与Viking等顶尖的开源多语言大语言模型(LLM)。
AMD正在与英伟达(NVDA.US)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竞争,英伟达的芯片和软件在AI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AMD则通过提供优化的AI模型和解决方案,强化其在企业级AI服务中的地位。同时,两家公司都在积极探索AI的新兴领域,如云服务、自动驾驶等,以期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获得先机。AMD希望凭借此次收购缩小其与英伟达在AI之间的差距。在过去一年内,AMD也已向十几家人工智能公司投资超过1.25亿美元,并收购了Mipsology和Nod.ai两家AI初创企业。
-贝莱德将以25.5 亿英镑收购私募市场数据商Preqin
7月初,据彭博新闻社报道全球最大的资管巨头贝莱德已同意以25.5亿英镑(约合235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另类投资市场领先的数据供应商Preqin(睿勤)。
Preqin是另类资产领域数据和信息提供商,通过在线数据库、出版物、免费研究报告和定制订阅等方式提供服务,涵盖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对冲基金、私募债、房地产、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和二手份额领域。
通过此次收购,贝莱德得以把指数化的模式应用于快速增长的私募市场。有分析指出,贝莱德的业务重心曾经历数次转变,从聚焦指数管理及ETF,到现在开始进军私募指数化,其中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是私募市场的高速增长潜力不容小觑。根据贝莱德估计,到2030年左右,私募股权资产规模将超过40万亿美元,相关私募数据需求市场规模将达到180亿美元。收购Preqin后,贝莱德能在未来几年内借助数据和分析来增加客户对私募资产的获取渠道。贝莱德CEO Fink表示,“公募市场已证明自己能为客户和股东创造巨大的价值,我们的目标是在数据、分析和指数业务远没有公募市场成熟的私募市场里做到这一点。”
监管动态
-财政部发布《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指引》
7月24日,财政部发布《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现行有效的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征管文件进行了梳理,并按照企业兼并重组的类型,分门别类明确了适用主体、适用情形、政策内容、执行要求及政策依据等内容,还一并附有具体税收政策文件和征管文件汇编,力求为纳税人提供简明易行、获得感强的操作指南。
财政部表示,随着我国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加快,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数量和交易金额不断增加,但企业兼并重组类型复杂,涉及的利益关联方较多,资产和股权划转的税务处理要求较为细致,部分地区和企业反映分门别类、灵活运用政策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引导企业正确适用兼并重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税收遵从成本,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等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编写了《指引》。各级财税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培训和政策解读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国际热门交易
-
012024-08
从“Wiz拒绝谷歌”看云安全并购 | 汉能聊并购
2024-08-01
“汉能聊并购”是汉能投资推出的针对全球并购事件与案例观察与解析的栏目,旨在为国内的并购退出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第一期从谷歌收购云安全科技公司wiz被拒说起,本期邀请了汉能投资集团熟知全球并购市场和云安全赛道的两位投资人,欢迎持续关注“汉能投资集团:TheHinaGroup”公众号。
访问者:汉能投资市场部
被访者:汉能投资集团执行董事张立、汉能基金副总裁林汉华
本文4635个字,大概需要阅读12分钟
今年7月中旬,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一桩收购案引发全球云安全市场的关注,不过近期这桩收购迎来了反转——美国云安全公司Wiz拒绝了Alphabet 开出的230亿美元的要约,坚称要独立发展,寻求上市。
Wiz CEO Assaf Rappaport向 Wiz 全球 1200 名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其中写道:"对这样令人敬畏的提议说’不’是件难事,但凭借我们卓越的团队,我有信心做出这样的选择。”于是,这笔本会成为谷歌及云安全领域最大的收购案最终以流产告终,这不禁让人好奇——这家名叫Wiz的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会让谷歌高价收购?而作为一个刚成立4年的创业公司,Wiz拒绝谷歌的底气又是什么呢?这对中国云安全并购市场有什么启发呢?
在跟两位熟知全球并购市场和云安全赛道的投资人聊起来之前,我们先认识下这家刚刚创办4年的Wiz公司。
Wiz是何来头?
Wiz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云安全科技公司,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不同的云负载、漏洞、用户和机器行为来对IaaS和PaaS的部署进行预测性的安全分析。公司成立不到1年便获得了1亿美元融资,而后又相继获得知名投资机构加持,如 Index Ventures、红杉资本和 Insight Partners等,今年5月,Wiz完成了10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达到120亿美元,成为科技领域的估值最快升到100亿美元的独角兽。
在业务上,Wiz也与包括微软和亚马逊多家云服务商达成了合作,其客户包括甲骨文、摩根士丹利、桥水、宝马、Salesforce、Slack、高露洁和黑石集团等公司。据悉,该公司已与《财富》100强公司的约40%签订合同,并且是迄今为止最快达到1亿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的公司。
其实早在创办Wiz之前,该团队的4位创始成员——首席执行官Assaf Rappaport、首席技术官Amy Luttwak、研发副总裁Roy Reznik和 产品副总裁Yinon Costica,曾创办过一家网络安全技术公司Adallom。该公司于2015年被微软以3.2亿美元收购,四人也随后加入了微软,其中Rappaport成为微软以色列总经理,Costica成为云安全首席项目经理,Reznik成为首席研发组经理,Luttwak成为微软云安全小组首席技术官。
此外,四人都曾在堪称以色列乃至全球最聪明网络情报大脑的“8200”情报部队服役,并相识。据悉,截止至2023年12月,“8200”情报部队的校友们已经创立了超过 1000家安全相关的初创公司,其中就包括 Check Point Software 和 Palo Alto Networks 等大型网络安全公司。有了这样的技术背景,四人再次集结创办Wiz,自然也就成了云安全和资本市场的宠儿。
收购Wiz,对抗微软?
问:作为全球科技巨头,谷歌这次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谷歌收购Wiz更多的是出于业务考虑。随着云服务市场的竞争加剧,再加上AI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云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Wiz的云安全与谷歌发展云的战略有协同性,同时Wiz有针对AI/ML模型提供管理、监控安全风险的业务,这与谷歌的AI大模型业务也有密切关系。Wiz在此前就帮助谷歌监控和管理AI模型和应用程序的部署安全性,包括AI管理数据泄露问题,及防止攻击者将虚假数据上传到模型训练中导致模型“中毒”等。
而且往往一次云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对一家云厂商或者是使用云厂商服务的企业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前段时间微软“蓝屏”引发全球“大宕机”,近850万台设备瘫痪,全球众多企业停摆、航班停飞。随着全球企业上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云安全的需求无疑是迎来大规模增长。根据投中数据,预计到2028年,云安全市场将以9.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从2023年的407亿美元增至629亿美元。
安全业务对于谷歌云产品来说是十分重要,并且涵盖了像GSuite以及其云服务GCP。然而,在安全领域,谷歌一直在追赶微软。2022年,谷歌通过以56亿美元收购Mandiant迈出了加强其安全业务的重要一步,Mandiant主要关注安全运营和事件响应。Wiz专注于识别跨主要云平台(如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的风险,对谷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收购。
从谷歌的角度来看,收购Wiz不仅增强了其安全产品,并且能够与Mandiant相辅相成,还有助于缩小与微软的差距。Wiz创始团队曾就职于微软,对微软内部云安全技术和逻辑有深刻理解,并且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企业销售经验和资源,这些积淀可与创始团队的实践专长相结合,从而提供全面的云安全解决方案。谷歌也希望通过这次收购复制创始团队在微软取得的成功,即利用谷歌强大的客户关系和与Wiz战略技术整合来加强谷歌云的企业销售的策略。
所以从这次收购中,我们推测出谷歌的战略意图是:首先,在云安全市场上可更好地与微软竞争,并能够提供直接与网络安全领导者如Palo Alto Networks、Zscaler和CrowdStrike竞争的产品。
其次提升其安全能力:Wiz的技术将补充谷歌现有的安全工具,为客户提供更集成的安全解决方案。通过整合Wiz的高级异常检测和响应能力,谷歌可以提供更强大的安全解决方案,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微软的企业安全产品竞争,并在竞争激烈的云市场中占据更稳固的地位。
最后,扩大客户基础:Wiz的客户群包括超过40%的财富100强公司,其中许多已经在GCP上,甚至更多在Azure和AWS上。收购Wiz,可以借助企业多云战略的浪潮,形成与GCP的交叉销售。
问:即便是有业务协同,但Wiz值得谷歌花230亿美金的高价进行收购吗?这笔账算得过来吗?
答:其实是值得的。
就全球云市场来看,安全本身是个规模大、增速快、刚需性强的市场。根据Gartner统计,在2014-2020年,安全赛道在全球IT市场领域中增速第二,市场规模排第三左右,仅次于CRM和数据库。安全公司的估值一般都比较高,美股的安全公司的LTM PS估值达到10x(截止至2024年7月29日),而在云安全领域如Zscaler的LTM PS估值接近15x。
若Wiz 真的能在下一个阶段达到其CEO Assaf Rappaport在公开信中提到的,年总收入达到10亿美金,且依旧保持100%增速的话,给予其10x PS,那么公司依靠自己的估值在几年内也可以做到200亿美金的市值。而这个市值对于安全领域的明星企业来说似乎也不是难事,毕竟在安全领域有像Palo Alto Network这样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的先驱,也有像CrowdStrike这样市值超过600亿美金的后起之秀。
问:那这样看来,资本市场对云安全项目的热衷也给予了Wiz拒绝谷歌的底气啊?
答:对,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来看,这次收购肯定公司内部和投资人也有诸多博弈,若谷歌收购成功,那投资人可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230亿估值比2个月前的120亿美金估值接近翻一番。在这个背景下,投资人愿意相信创始人的决策(拒绝收购),说明他们对Wiz上市后的回报有充分的信心。
从汉能做并购的经验来看,并购交易本身就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过程,任何资本市场或者行业的异动事件,都有可能会触发交易各方心态的变化,导致一个并购交易被迫中止甚至最终停止。就在谷歌欲以230亿美金收购Wiz新闻爆出的几天后,发生了微软全球宕机事件,这背后的“肇事者”就是CrowdStrike,由于其向全球微软用户推送了一次错误的内容更新,而后Wiz拒绝了谷歌的收购。
很难明确讲这些事件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或许会改变Wiz创始团队对于未来公司价值的预期。在经历了微软宕机事件后,整个市场对于云安全的关注度和需求的进一步提升,Wiz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或将从中获益,从而可能导致创始团队和投资人一致认为Wiz的价值远高于230亿美金。
除了商业逻辑之外,这桩并购案也涉及了美国的反垄断审批及业务整合,及Wiz与客户包括重要的合作伙伴(其他云厂商)沟通,在谈判协商期间,可能会拖累Wiz作为独立公司的发展速度(开篇我们提到了Wiz的发展速度)。一旦反垄断审批未过导致交易终止,这将会对Wiz产生巨大影响。
并购是大公司发展业务的一个策略
问:并购是公司发展业务的一个策略,谷歌历史上有哪些并购策略是比较成功地为业务发展助力的?
答:确实国际上很多企业是通过并购策略做大做强的,谷歌算是其中之一。历史上谷歌收购了200多家公司,其中有很多比较有影响力的重大收购,比如2005年,谷歌5000万美元收购安卓,这算是谷歌历史上乃至移动互联网史上最成功的收购案例之一了。谷歌通收购安卓,成功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场券”,后来安卓成为超过微软、苹果的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统,谷歌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重要参与者之一,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可与收购安卓相媲美的还有2007年谷歌斥资31亿美金收购DoubleClick。当时,DoubleClick 提供了业界领先的发布商广告服务器,称为DFP(DoubleClick for Publishers),大概拥有 60% 的市场份额。那时DoubleClick还开发了一种新兴的广告交易平台,称为 AdX。对 DoubleClick 的收购是展示广告技术业务及其主导广告技术堆栈战略的关键时刻。该交易使谷歌能够直接访问 DoubleClick 发布商广告服务器上的网站发布商(及其广告资源),并首次在广告技术堆栈的广告客户和发布商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这一收购使得谷歌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早在2022年有机构统计收购DoubleClick 为谷歌带来的回报是1820亿美元,高于收购YouTube所带来的1600亿美元;也深刻影响了数字广告行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广告技术的进步和市场格局的变化。
来源:10kreader
另外,2006年谷歌用16.5亿美金收购YouTube,也成为其收购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收购YouTube之后,在业务层面上,除了极大增强谷歌的内容生态系统之外,也为谷歌带来了流量和用户增长,使得谷歌的广告收入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战略布局和竞争能力上,谷歌通过YouTube,谷歌在视频搜索和视频分享领域确定了领先的地位,巩固了其作为互联网搜索巨头的地位;在技术上,谷歌通过强大的搜索算法和数据分析能力,反过来提升了YouTube的视频推荐和搜索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
自2017年以来,YouTube的全球广告收入以21.3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去年,投行Needham分析师Laura Martin认为,YouTube的估值至少能达到3000亿美元,超过迪士尼的一半,约等于Netflix的两倍。
深挖现在这些巨头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很多巨头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通过并购扩充业务,实现战略意图。在国外,并购事件非常常见,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中,有90%左右是通过并购退出的,IPO退出的比例反而相对较小。在国内,目前我们看到并购受到越来越多机构、公司和市场的注意,我们也相信未来的并购市场会越做越大。
国内云安全市场并购特点
问:说回国内市场,这次谷歌收购Wiz的案例对国内云安全并购市场有哪些借鉴?
答:其实国内外云安全的发展逻辑还不太一样,国外云安全的发展逻辑是先提供标准化产品,大头购买方是企业端客户;而国内云安全更偏向于个性化、私有化部署,采购方以政府和国企为主。不过在并购层面的趋势倒是一致的,因为就目前看,国内云安全赛道面向不同的产品应用呈细分化趋势,这会促进系统整合,产业未来或呈现并购趋势。
不过普通用户缺乏整合安全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安全行业巨头包括奇安信、启明星辰,未来可能提供一体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字节、BAT等大厂在关注网安赛道或者并购一些网安赛道企业,传统的安全赛道实际上是打补丁的思维,第三方安全厂商是安全系统的补丁层。但是业界近年强调自身系统安全,把系统的漏洞、系统的开发,甚至把一些安全理念都植入到系统开发里。专业的安全厂商慢慢被大的行业巨头整合,安全能力也将整合到大厂商本身的系统和产品里,行业并购将成为未来趋势。
而从近期的一些国内的并购案例,我们也总结了几个特点:
首先,由于网络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加之等级保护2.0法规的推出。大型的国资公司无论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还是本身业务协同的发展,都在积极地寻找网络安全公司的整合机会。如中国移动入主启明星辰,中电子对奇安信进行战略投资等。相信未来依旧会有大型交易的机会。
其次,已上市的安全公司为了完善安全产品矩阵,会对外进行核心业务上下游的收购。如亚信安全收购安全狗,深度融合云安全的产品技术能力,形成云主机安全的强实力加持,加速云原生安全的创新发展,构筑完整的云安全体系。
最后就是还有些头部的创业公司,本身靠单一产品线跻身行业前列后,为了丰富产品矩阵,获取增量市场,会通过并购的方式整合市场。但早年在资本市场繁盛时期,部分网安的创业公司估值过高,账上现金相对充裕;同时细分赛道的市场规模有限,营收天花板明显。因此网络安全行业要实现一级市场的整合尚需一段时间进行消化。
-
292024-07
汉能投资陈宏:创业公司如何顺应时势拥抱变化 | 汉能分享
2024-07-29
7月27日,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二十四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宏在闭幕主旨演讲环节,围绕“顺应时势,拥抱变化”主题作了分享。
演讲包括以下要点:
1.并购退出在海外占比较高,他们一级市场的退出项目大概80%~90%是通过并购方式。并购是海外成熟市场主流的退出选择。
2.国际上以及国内很多企业都通过自然增长和并购相结合,把企业做强做大。我们感觉现在是一个机会。
3.作为一家企业,在今天一定要记住,先活下来。不能做的东西就不做,把它砍掉。
以下是陈宏的分享(有删减):
我今天简单分享两方面内容:第一,和我们相关的大的环境变化;第二,我们关注到几个趋势。
大的环境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生产力的变化,即新质生产力。过去四十多年,中国企业靠勤奋、努力,造就了今天的地位和财富。但是,过去这么多年,发生的很大的变化是数智经济、数字经济,数据的产业化、产业的数字化。
在这个大的环境之下,无论是投资行业的从业者,还是创业者,都看到了很多机会。比如人工智能,就是为了要改变世界的重大技术变革。我创业之前,那个年代的AI既没数据也没有算力,是“小儿科”,但是今天AI的发展让大家有目共睹。
第二个变化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很多企业也关注老年经济。很多六七十岁的人,有一定的财富,接受了足够的教育,所以老年经济正在产生。
第三是投资行业的变化。不管是创投还是PE,这两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们必须要应对的。
值得关注的四个趋势
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个是AI的机会。我们非常关注中国的数字科技行业,中国又是AI数字科技行业灿烂的“明珠”。
今天人工智能改变了自动驾驶。我们在油车领域无法和世界竞争,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比亚迪很快会超过特斯拉,在数量上会成为世界第一。Elon Musk说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中国,过去我们和很多的新能源汽车创业者打了很多交道。
AI技术、大模型的产生,让我们产生了一个问题,传统做座舱的公司如果不拥抱AI,会不会被淘汰?如果汽车不和AI结合在一起,会不会被淘汰?如果不是做自动驾驶的公司,几年之后会不会被淘汰?
为什么我有这些问题呢?看一下特斯拉的FSD,它不需要制造,就是用AI、算力。
未来Robotaxi策略和现在的单车制造商的自动驾驶策略会不会产生冲突?以后自动驾驶会不会不仅仅是技术,它要上云、要有数据,要经过多层次训练才能成为好的自动驾驶公司?如果特斯拉的FSD可以对接给其他汽车公司,那么任何人买车的时候一定会选择有自动驾驶的车。这就意味着只要把自己的单车托管在特斯拉的网络里,就变成了自动驾驶,不用的时候还可以给别人使用。
这就决定了资金往哪里走。最近Waymo拿到了Google的50亿美元的融资,Elon Musk又买了10万张卡训练特斯拉,这可能会把汽车产业的格局和领域打开。这个行业远远大于以前的互联网。
二是出海的趋势。在出海领域,过去大量的资金投在中国企业,希望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全球有三个大规模的经济体:美国、中国、印度,巨大的市场、单一语言、单一文化,一旦做好了一个产品就会飞速发展。
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海外,像拼多多的Temu、字节的TikTok,在全球的商业模式已经成功了。在科技、软件领域里,我觉得未来也会成功,虽然很多国内的SaaS公司比较惨,因为大家比较卷,但到了国外,国内卖100万元人民币,国外就是卖100万美元,当我们的技术都一样的时候,成本降低,全球化的竞争力就强,这时候我们要关注如何出海。
三是并购趋势。很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做强做大,国际上以及国内很多企业都通过自然增长和并购相结合,把企业做强做大。我们感觉现在是一个机会(开展并购)。很多年前我们整合框架传媒,整合以后卖给分众传媒,不仅我们得到了回报,(它)也是分众非常重大的利润贡献者。分众就是典型通过并购实现千亿市值的公司。
现在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型投资人,都会说对并购感兴趣。过去成长比较快的时候,大概有1万亿元投到VC、PE领域,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早期投资约半数通过股权转让退出,中后期投资则多通过IPO退出,并购退出占比低于10%。但在成熟国际市场刚好反过来,并购退出在海外占比较高,他们一级市场的退出项目大概80%~90%是通过并购方式。并购是海外成熟市场主流的退出选择。
第四个趋势跟现金流有关。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前景光明,因为它是巨大的经济体,而中国又是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企业的能力像海尔等已经在全球被证明。作为一家企业,在今天一定要记住活下来,不能做的东西就不做,把它砍掉。
有挑战的情况下也有很多机遇。如果现在去创业,招人便宜,竞争对手中卷的人少了,盲目杀价的人也少了。
对投资来讲,最怕投高。2021年我们投了很多企业,这些企业现在还是亏钱,因为我们是高位进去的。但现在有很多很好的企业,单位数的PE,几年分红后(本金)都可以回来了。所以,通过资金的力量,通过并购的力量,就可以实现很好的发展。
我经过了很多次周期,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现在,每一次周期来的时候,都有一些不坚定者,这些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倒下了,但是很多留下来了。
我们希望创业者一定要长期坚定信念、小心谨慎;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一定要风雨兼程。
-
132024-06
中国并购市场月报-2024年5月
2024-06-13
作为高质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典型代表。汉能投资的并购月报主要聚焦“数字经济”,致力于紧密追踪市场热点交易、及时提示并购趋势信号。月报选取当月最具影响力的并购事件,从产业与资本视角进行逐一解读。
5月,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数字经济并购市场共有37宗交易,已披露交易金额为179.30亿人民币,新工业领跑数字经济并购市场。从热门交易来看,字节跳动5000万美元收购Oladance100%股权,深化AI 智能穿戴领域布局;中国儒意拟以2.59亿元收购有爱互娱100%股权,进一步提升其在游戏市场的竞争力。
国内热门交易
重点交易回顾
- 字节跳动5000万美元收购Oladance100%股权
近日,字节跳动以数亿金额收购开放式耳机品牌Oladance,该笔交易已进入最后阶段。此次交易体现了字节跳动在 AI 智能穿戴领域的进一步深入。
Oladance创立于2021年,全球性地首次提出OWS概念(Open Wearable Stereo),开创穿戴式设备新赛道。2021年第一款OWS耳机在北美Kickstarter上线众筹,项目上线1小时共筹超15万美金。Oladance已拥有全球30+国家的用户,用户足迹遍布中国、美国、西班牙、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 。
近期,AIGC行业有从爆发式融资转向兼并收购的趋势,头部企业融资规模逐渐放大后开始寻找合适的并购标的,非主流玩家同样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为自己寻找AI赋能。境外,英伟达宣布收购AI模型训练软件公司Run:ai和AI模型调整服务企业Deci,Adept、Stability AI等AI明星初创公司也纷纷传出寻求收购的消息。境内,安诺其跨界收购亘聪科技,布局算力与人工智能领域;Fiture收购BodyPark型动公园,加强AI+运动领域合作;绎达股份收购贝因科技51%股权,扩大业务规模及市场范围
-中国儒意拟以2.59亿元收购有爱互娱100%股权
5月7日,中国儒意公告称有条件同意旗下子公司儒意景秀向朝夕光年、游逸科技收购有爱互娱100%股权,交易价格为2.59亿元。
中国儒意是一家影视公司, 2022年正式进军游戏业务,2023年来自游戏业务的收入大幅增长703%至4.46亿元。中国儒意在公告中称,有爱互娱的核心资产为《红警OL》游戏的研发资产,项目IP源自美国Electronic Arts公司知名的单机游戏IP《红色警戒(Red Alert)》,拥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和广泛的玩家群体。在过去三年里,《红警OL》项目业绩表现稳定,中国儒意认为其未来依旧有可观收益,研发资产亦将维持较高的商业价值。
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让游戏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游戏IP的商业价值也受到关注。在今年,游戏行业大型交易还有CVC和Haveli Investments 11亿美元收购网游《RuneScape》开发商Jagex、Take-Two 4.6亿美元收购《无主之地》系列游戏开发商Gearbox、 Beacon Interactive2.47亿美元收购Saber Interactive等。
此外,IP资产依然保持着其在影视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今年5月,索尼影视娱乐和阿波罗向派拉蒙发出260亿美元的全现金收购提议,远超派拉蒙市值。派拉蒙是一家拥有丰富媒体资产的公司,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尼克儿童频道(Nickelodeon)以及其他多个有线电视网络,其电影制片厂曾制作出《教父》、《蒂凡尼的早餐》、《碟中谍》和《星际迷航》等经典影片。
国内监管动态
- 证监会:《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
5月10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新规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次修订维持主要框架不变,明确了上市证券公司应当同时遵守上市公司及证券公司监管相关法规,强化了行政许可、信息披露、信息管理、监管报告等要求。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优化发展理念,统筹规范融资行为;健全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管控和风险管理要求;促进行业发展,完善信息披露要求;践行人民立场,提升投资者保护水平。
- 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
5月2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减持管理办法》总体保持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将原有的规范性文件上升为规章,并针对市场反映的突出问题完善了相关内容。《持股变动规则》吸收整合了《减持规定》中有关规范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董监高离婚分割股票后各方持续共同遵守原有的减持限制;优化了禁止买卖股票的窗口期,支持董监高依法增持股份。
国内并购市场趋势
5月,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数字经济并购市场共有37宗交易,已披露交易金额为179.30亿人民币,平均交易金额为8.15亿人民币,交易数量较4月显著上升。分行业来看,交易数量上新工业领跑新经济并购市场,共产生20笔交易,其次是TMT和医疗健康行业,分别产生8笔、5笔交易。交易金额上新工业领域达172.84亿人民币,远超其他领域。
-
012024-03
十四问中国云生态并购:趋势、难点及解决方案 | 2024云生态展望
2024-03-01
【2024年云生态展望】是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针对云生态产业推出的访谈栏目,希望通过对云生态产业上下游专家的采访,输出行业专家对云生态产业的观察与展望。第一期节目采访云联盟理事长单位——汉能投资集团,聊聊云生态产业并购话题。本期选择汉能投资集团是因为其在科技投资与并购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战案例,曾参与了许多互联网领域的主流并购,如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亚信和联创合并、携程去哪儿合并、万达集团收购快钱,分众传媒收购框架传媒等。
近些年,退出成为一级市场关注的话题,但受全球经济形式的影响,以往依靠IPO退出的渠道遇冷,去年全年IPO企业400家左右,同比下降22%。面临退出难题,中国的云生态科技企业仍然积极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本路径借助资本推进企业发展,中国的产业和财务投资者也在深入探索,并购成为热议话题。与美国市场并购退出占比超80%相反,我们资本市场并购退出比例不足一成,所以业内普遍认为并购会成为未来一级市场退出的重要渠道。云联盟就云生态领域的并购趋势、难点、经验等,采访了汉能投资两位董事总经理。
被访人:
龚燕杭:汉能投行董事总经理,并购组负责人
赵兰洋:汉能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云联盟副秘书长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节。
一、云生态并购整合浪潮已经来临
云联盟:可以感觉到现在市场环境和前两年有很大不同,现在整个云生态的现状如何?
赵兰洋:中国云生态产业从2017年左右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17-2019年期间云计算增速在30%以上,并在2020和2021年达到了增长的顶峰,这两年的行业规模增速都超过了50%。然而,2022年开始,受到疫情、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地缘政治、美元投资后撤、人民币投资求稳等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云生态市场压力加剧,发展态势逐渐放缓,增速逐渐稳定,去年和今年预计增速会下降一些。
从需求端来看,在上述大背景下,很多企业当前形成了“战略上收缩,战术上保守”的策略来度过周期,因此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投入,原本不够刚需的、或者无法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的企服产品需求会明显下降;当然,那些刚需的、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产品则比较坚挺。除此之外,信创市场的需求空间依然是非常广阔的,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还有许多尚未被满足的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目前各企业的经营重心转变为精细化运营,力争在保持一定增速的情况下,尽早实现自我造血。同时,企业也在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产品力的提升,包括今年都在做与新一代AI的结合与应用等等。很多创业企业也发现了出海的机会,海外市场相较来说确实没有那么内卷,客户的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等方面对创业公司来说也更友好,但同样面临着不少挑战。
云联盟:资本市场对这样的大环境的反应如何?
赵兰洋:资本市场的反应是比较强烈的,从一些投融资的数据中可以直观的体现。(根据精灵数据统计)2020至2023年企业服务赛道相关融资事件依次为:超过1200、1500左右、800、不到600。可以看到从2022年开始相关赛道融资难度明显提升,融资数量近乎腰斩。
企业上市情况也不乐观,根据中国企业服务云图数据显示,2023年成功上市的相关企业仅有9个(包括北森、英方软件、易点云、药师帮、第四范式等)。而上市之后,市场场反馈较差,北森和第四范式破发,目前股价也处于低迷期。此外,过去一年上市申请中止以及退市的案例也有不少,比如和创科技止步于上市注册环节,中国数码信息港股退市,蓝盾股份、腾信股份A股退市,最近还有(2024年1月)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美国退市。
总体来看,目前整个市场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挑战,企业融资遇冷、上市受阻,很多基金陆续进入了退出期,但现在又面临退出难的问题,过去2-3年快速融资上市的路径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我们说并购整合的浪潮已经或者即将来临。
二、过往的经验及策略
云联盟:美国的云生态发展起步要早于国内,并且也在过去经历了几个周期,在过往类似市场环境下,还要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么?
赵兰洋:虽然两个国家的土壤还是有些差异,但是中国过去也一直在借鉴美国的路径。美国的软件并购经验更加丰富,并购市场更加成熟。
美国的软件并购基金始于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碎时期。彼时,美股遭受重挫,IPO上市遇冷。面对一级市场退出难题,并购成为继IPO退出之后的最佳退出方式,市面上出现大批优质标的渴望被并购,而买方市场上也有一批产业巨头和上市公司跃跃欲试。此时,软件并购基金开始出现,并迎来首次软件并购高峰。也是在那时成就了一批新的科技领域并购基金,如1990年成立的Thoma Bravo、2000年成立的Vista和Hg Capital等。
到2008年时,美国全年通过IPO实现退出的案例仅6家VC/PE,总筹资金额仅为4.7亿美元,而当年宣布的并购退出交易总额却高达800亿美元,为前者170倍。此后,并购退出的占比一度高达80%-90%,并保持至今。
从美国并购历史来看,IPO上市遇冷时,往往也是并购活跃发展的最佳时机,对比于当下中国市场,我们觉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是我们觉得中国科技云生态并购即将来临的原因之一。
云联盟:有什么具体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么?
赵兰洋:正好最近VMware被博通收购,那我们就以VMWare为例。
2003年,当市场还沉浸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余震时,EMC却斥资6.35亿美元收购VMware,并允许VMware保持独立运营,当时很多人看不懂。但其实EMC是信息存储和信息管理产品解决方案的企业,VMware作为当时虚拟化软件领头企业,二者在技术上的协同以及产品上的合作给用户带来了不少新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双赢局面。于是到了2017年VMware上市时,首日市值冲到190亿美元,相较被收购时期估值翻了约30倍。
2016年戴尔又以6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EMC,如果没有VMware,戴尔的收购价格可能会直接打个一折。这就是产业方收购创业公司的例子,并购不仅给创业公司带来了快速增长,也夯实了并购主体的业务,最终实现双赢局面。
云联盟:您刚才举了一个产业方并购创业公司的成功案例,是否还有一些并购基金主导的案例呢?
赵兰洋:并购基金确实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以Thom Bravo为例,其贯彻一套Buy&Build策略,通过战略性和增值性收购,辅以快速改进企业运营手段和增长计划,帮助企业将分散和利基的业务转变为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业务。
比如,2003年,Thoma Bravo收购Prophet21——一家面向医疗保健和制造业分销商的上市软件公司,在保留Phophet21核心团队的同时为企业引入了运营合伙人,补齐团队短板。此后三年时间,Phophet21频繁出手,共计完成7次add-on收并购,实现收入收入翻番,利润增长5倍,公司估值增长近4倍。
云联盟:您可以帮我们总结一下这些案例的启示么?
赵兰洋:从上述几个案例可以看到,当大环境不景气,企业增长乏力,或是陷入困境寻求出路时,一方面可以向具备产业资源、存在业务协同的产业巨头或者上市公司寻求并购;另一方面,具备丰富并购交易经验、行业knowhow的并购基金也能够为行业带来破局之法,这类基金或是帮助企业补齐团队短板,引入核心管理人员,或是提供新的经营战略方向,并且丰富的并购交易经验让这类机构能带领企业执行下一步的并购整合动作,做大做强。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能有这么多成功的并购案例,一定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海外软件公司创始人和投资人并没有过多的包袱和情怀,心态更开放,对并购并没有抵触心理甚至表示欢迎,PE投资人也保持较高的理性。这都是国内市场可以借鉴的地方。
三、如何把公司卖个好价钱?
云联盟:正如您所提到的,并购的浪潮已经来临,海外过往经验也给了我们很多参考、趋势,我们能看到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并购出售,能从卖方角度具体说说企业为什么选择出售么?
龚燕杭:首先还是资本市场的原因,一级市场融资难,IPO渠道不通畅上市难,这些大家都能看到,必然会促使一些现金流紧张融资困难、或者上市对赌到期的企业,决定并购出售。
其次,也有一些经济层面的原因,特别是在云生态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客户预算减少,独立创业公司业务越来越难做,很多公司寻求拥抱产业方或者国央企的大腿,或者同业之间抱团取暖,愿意出让控股权。
此外,我们也看到不少公司甚至是上市公司,公司成立已经20年以上,创始人年龄逼近70岁,但中国职业经理人体系尚不成熟,创始人也有了出售公司退休的打算,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情况也越来越多的出现。
我们深刻理解创业者都有着浓厚的IPO情怀,但是很多情况下,IPO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出路,并购整合反而可能成就更大的目标。一个典型案例是汉能操盘的亚信收购联创科技案例,在联创上市前,行业第一名和第二名完成了合并,行业老二在独立上市的情怀和与行业老大结合实现更大的目标中做出了理性的选择。
云联盟:买方的需求是什么?
龚燕杭::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买方主要也是两类,一类是并购基金,主要以财务收益为目的,这类基金对于标的公司的要求一般是需要现金流和盈利性比较稳定(上亿人民币利润会比较理想)、有明确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但不希望过于高精尖无法预测、有一定的体量(例如交易金额普遍要求1亿美元以上)、估值合理(例如10倍EV/EBITDA以内)等。这类并购基金逻辑清晰、做事专业、效率高,是比较优质的买家,但是这类并购基金从数量上讲,在中国并购市场买方中不占多数。
另一类是以上市公司为主的大量企业买家,这类买家的并购目的、标准、专业性、效率等参差不齐,从并购需求来看,主要分为:购买能力(例如通过收购获得团队/技术/产品/交付/渠道等);购买业务(例如通过收购打造第二曲线);购买收入/利润(以并表为最大诉求)等。
云联盟:什么样的公司在交易中比较受欢迎?
龚燕杭::看说的是买方还是卖方。如果说的是买方,我们观察到云生态领域大型国央企或者产业方是一类比较受欢迎的投资人群体,特别是如果产业方还有个拟上市或者已上市平台的。其实很多创始人出售公司,并不是想变现躺平了,而是迫于形势,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想继续从事这份事业的,如果能给与创始人一个更大的舞台,创始人还是非常愿意的。此外,专业并购基金由于其标准清晰、执行效率高,也非常受到欢迎。
如果是卖方,比较受欢迎的是有扎实的产品积累、有标杆客户成功案例、有优秀稳定团队的公司。在云生态领域,一般来说公司的产品化程度越高,买方越喜欢。此外,财务状况越健康、盈利性越强的公司,越受到买方的青睐。
云联盟:其实做并购比一般的PP要难得多,以汉能过往的并购经验来讲,可通过什么样的交易方式或者说有哪些解决方案?
龚燕杭:如果双方真有交易意向,但因一些核心交易条款没谈拢的话,不要轻易放弃,其实还是有很多变通的交易模式可以采用。除了传统的现金支付外,股权支付、分期付款、分步并购、对赌、earnout激励等,都可以用在交易模式中,解决交易时买卖双方对于交易预期的分歧。
以交易时分歧最大的估值来说,当双方争议比较大时,如2021年融资的企业估值普片偏高,但买方肯定无法接受当时的定价估值,但若打折太厉害,后来进入的投资人肯定不愿意,此时,就不能用谈好的估值去同股同权分配给所有的股东,而是尽可能的用能谈到最大的估值,考虑各投资人的的投资成本和合理的利息收益后,将剩余的分配给创始团队。这样,其实每个人都获得了一定的回报,同时交易估值也在买方可接受的范围内。
当然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使得创始人获得的收益较小,从而导致创始人是去交易动机。这个环节也可采用一些变通,如团队激励条款,待一定时期后,若公司业绩能够取得显著增长,创始团队可以获得额外的激励。
云联盟:交易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龚燕杭:主要是估值。在国内并购市场,并购估值是普遍低于融资估值的。如果出售方以融资估值为期望基准去谈并购,双方通常在估值上会有很大分歧。
当然还有个经常出现却被忽视的障碍——双方对交易后有不合理的合作预期,如交易后双方能够产生的业务协同、若非全资并购公司将来是否还有上市退出的机会等。这些预期一旦被拉高,就很容易造成并购后团队的隔阂。
因此,对于卖方来说,若非全资并购,尽量在交易时谈好未来剩余股权的退出通路,此外在设立对赌业绩目标时,尽量以独立运营努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为准,不要过于依赖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对于买方来说,理想的标的是不需要给与太多资源倾斜的情况下也能独立健康发展的,避免协同不到位反而出现标的公司业绩恶化的情况。
云联盟:能不能总结一下,对于创业者的建议?
龚燕杭:多接触不同的买方。被并购的创始人都希望自己公司可以寻求一个心仪买家,最好是大厂或者大型国央企。事实上,这些大买家每年收购项目极其有限,所以卖方创始人应放宽标准,与更多的潜在买方交流。增加并购机会的同时,拿到更多并购报价,这对调整谈判心态、与心仪的买方在谈判中占据话语权有帮助。一个典型案例是,在58网和赶集网合并的交易中,汉能帮助赶集引入了一个更有实力的买家和给出了一个有竞争力的offer,最终促使58能够决心推进交易。
在估值方面,不要以买方给予的公司整体估值去判断是否接受交易,而是要考虑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比如实际获得多少财务收益、想继续做的话是否获得了更大的平台、不想继续做的话交易后是否有过多的责任风险等。
云联盟:能不能总结一下,对于买方的建议?
龚燕杭:主要针对在并购领域经验不太丰富的买家,例如一个典型的画像是上市不久、业绩增长遇到瓶颈,希望通过并购打造第二条曲线的企业,这类企业的并购通常会由于一把手冲动决策进行,容易在赛道和标的选择、并购后整合等方面出现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先有公司战略目标,才有可能产生合理的投资并购策略,最后才能创造成功的并购结果;
2)并购不是战略投资部门自身的工作或者企业一把手个人的工程,而是一个公司层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公司各部门通力的合作(意愿)以及专业度(能力)。仅靠战投部门自身的努力或者企业一把手个人的冲动,是不可能做好并购工作的;
3)在并购和整合经验尚不丰富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本身财务状况比较健康、有独立发展能力的标的企业,并且在并购后给与标的较大独立运营权,不急于深度整合,这样可进可退,即使并购的战略目标没有实现,也有机会将标的重新出售获得退出。
云联盟:汉能在云生态并购领域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龚燕杭:首先从最基础说,并购交易起源于买卖双方的供需信息的匹配,但是仅仅是信息的浅层次匹配价值和效率均不高,需要财务顾问机构对于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理解。汉能作为云联盟理事长单位,在云生态行业认知和资源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既可以为买方提供战略层次的建议和标的梳理,也可以为卖方臻选最适合的交易时机和交易对手方。在汉能成功完成的携程与去哪儿重组交易中,汉能帮助百度聚焦AI主业,逐渐把O2O战略中的烧钱资产与各自赛道中的龙头做整合,实现资产出表但业务、流量合作继续反哺主业,同时还实现了投资的增值退出。
其次,并购交易是个技术活儿,相比少数股权融资,并购更复杂、流程更长、概率更低、交易的坑更多,一个熟悉并购交易的顾问机构,可以有效协助买卖双方避开很多坑,提升交易成功概率,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例如汉能曾经协助贝恩资本收购秦淮数据,帮助A股公司网宿科技剥离重资产实现业务转型,同时探索了重资产证券化的方案,开辟了新基建赛道在中国资本化的一级市场通路。
第三,并购又是个艺术活儿,人与人特别是决策层之间的交流和想法对交易推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汉能在云生态领域浸润多年,熟悉大量买卖双方企业的创始人和最终决策人,从润滑和推动交易角度效率极高。以汉能的成功交易为例,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的交易中,汉能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影响交易双方决策人,协助交易双方完成公允价值的匹配,促成了数十亿美金交易的落地。
第四,汉能本身也是并购买方,有自己的并购基金团队,目前也在积极参与和推进云生态领域若干具体赛道的并购整合工作。汉能的分众传媒收购框架传媒案例中,汉能通过自有资金发起交易,通过整合多家小企业形成框架传媒,拿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从而提升行业定价权实现了利润,最后出售给了更大的巨头分众传媒,实现了市场整合和投资收益的双赢,这个案例也入选了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另外汉能的并购基金团队也是和睦家集团私有化等的买方团重要成员。
-
192024-01
封装基板解决方案提供商「芯承半导体」完成数亿元融资,汉能投资担任财务顾问 | 汉能交易
2024-01-19
近日,中山芯承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承半导体”)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海通开元和朝希资本联合领投,中山投控集团、龙芯资本、卓源资本跟投,汉能投资担任财务顾问。2023年6月,芯承半导体已完成Pre-A及Pre-A+轮融资,由鼎晖百孚、中山投控集团、惠友资本、合肥太璞投资、广发信德和北京北科中发展启航创业投资基金等机构参投。公司所融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
芯承半导体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集成电路封装基板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设计、研发和量产半导体芯片封装基板。公司创始团队具有超过20年以上封装工艺和封装基板研发和量产管理经验,核心技术人员具有10年以上封装基板的研发和量产经验。
公司拥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生产产线,一期工厂开发导入MSAP(改良半加成法)、ETS(埋入线路技术)和SAP(半加成法)等先进基板加工工艺,具备10/10μm线宽/线距的FC CSP、FC BGA基板研发能力,满足射频模组芯片、存储芯片、应用处理器芯片和高性能计算芯片等封装用的基板需求。
公司计划于2024年完成数亿元级别订单,并保持至少年均50%的增速。为实现这一目标,芯承半导体计划从两个方面建立差异化,首先,推动供应链国产替代以提升投入产出比,联合研究机构、芯片设计公司、封装厂构建协同开发生态;其次,在技术研发层面将重点关注工艺路线创新,致力于提升精细线路结合力和良率,同时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Chiplet领域的封装基板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已通过ISO9001和ISO14001等体系认证。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量产,满足半导体客户对封装基板的质量要求。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王阳认为,“IC封装基板的逻辑来自于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从需求端看,先进封装在封装市场中占比不断提升,倒装(FC)封装在先进封装市场占比70%以上,而FC CSP/BGA封装基板是倒装(FC)封装的主要成本构成,技术难度大。从国产替代角度看,受益于下游封测行业持续向中国转移,封装基板国产替代空间很大。芯承半导体核心团队非常资深,将会是封装基板领域最有力的竞争者。”
-
212023-11
视觉传感器芯片企业「锐思智芯」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汉能投资担任财务顾问 | 汉能交易
2023-11-21
近日,新一代融合视觉传感器芯片公司锐思智芯宣布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由国投创业、元禾辰坤联合领投,联想创投、清科创投、谷雨嘉禾、同歌创投、中科先进产业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讯飞创投、追远创投等老股东持续跟投,汉能投资担任财务顾问。创始人邓坚表示,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企业产品量产、加速新产品研发及新领域开拓等。
锐思智芯是一家新型融合视觉传感领域的芯片研发及整体方案提供商,核心技术为其独创的Hybrid Vision融合视觉传感技术,核心产品是融合式视觉传感器芯片ALPIX系列,为智能手机、消费电子、智能安防、智能汽车领域提供一体化智能视觉解决方案。
此前,锐思智芯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其首款基于Hybrid Vision融合技术的芯片ALPIX-Pilatus于2021年10月发布,验证了融合视觉方案的可行性。随后,于2022年7月发布了首款高端融合视觉传感芯片ALPIX-Eiger,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运动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据锐思智芯透露,企业将参加2024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期待与全球的创新者、合作伙伴和客户共同探讨,融合视觉传感技术新的应用可能性。
元禾辰坤表示:“近年来手机端创新技术点稀缺,融合视觉传感器作为锐思智芯的核心产品,集成了CIS及EVS的优点,有望率先在智能手机、消费电子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得到应用,增长前景广阔。锐思智芯拥有高端芯片、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软硬件等复合背景的优秀团队,具备很强的技术和人才壁垒,有望成长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表示:“恭喜锐思智芯完成新一轮融资。视觉AI在消费电子、智能安防、智能汽车等领域爆发出巨大的市场潜能,这是AI带来智能化革命的其中一个表征。高端成像技术则为视觉AI大规模应用打下基础。锐思智芯作为杰出的融合视觉传感器研发商,拥有一支算法、软件、硬件、芯片研发经验与能力兼具的团队,其领先的融合式仿生视觉技术使事件相机性能大幅提升,使视觉AI落地在更丰富的场景,特别契合联想集团AI for all的全新理念,联想创投将依托CVC2.0的生态优势持续为锐思智芯提供赋能,共同推动视觉AI生态的繁荣发展。”
国投创业认为:“融合视觉传感器可以有效应用在高速拍照、智能安防及自动驾驶领域,锐思智芯独创型地研发出将事件型传感器和传统图像传感器融合的技术,可实现单芯片同时输出事件流信号及RGB信号的功能,未来市场前景将更为广阔。锐思智芯核心团队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融合视觉传感器产品得到了众多下游客户的认可,是国际上最先将该类型传感器推向商业化的公司之一,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需求,对于提高我国在图像传感器领域竞争力带动相关领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王阳表示:“目前图像传感器主要瓶颈是数据冗余,实时性差,功耗大。EVS带来颠覆式的解决方案, 每一个像素点可实现独立控制,带来的优势是数据量小、功耗小、低延时、动态范围大。锐思智芯独创的'Hybrid Vision'技术,可实现单芯片同时输出事件流信号和图像(RGB)信号,这一创新技术使得EVS真正可以落地应用并大规模量产。我们非常看好锐思智芯的团队和公司未来的发展,也很荣幸参与到本次融资。”
-
062023-11
突破超稳定三螺旋胶原蛋白难点,「粒影生物」获汉能创投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 汉能Portfolio
2023-11-06
全球领先的蛋白改造合成生物公司「粒影生物」于近日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汉能创投投资。在本轮融资完成后,粒影生物将继续扩大在生产、新管线研发以及产品推广等方面的投入,结合公司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优势继续助力合成生物学发展。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巨大,结构生物学解决行业难点
根据沙利文数据,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5亿元增至2021年的108亿元,并预计于2027年达到1083亿元,2022-2027年预计CAGR达42.4%,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CAGR 25.3%,重组将成为未来胶原市场的主流。近两年有多家公司在不同资本市场版块,如A股、港股和北交所相继上市,一级市场多家公司也接连获得超大额融资,该领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胶原蛋白在填充和水光两种方式下,满足求美者抗衰、美白、再生等需求。胶原蛋白按照原料来源分为动物源胶原和重组胶原,而后者安全性更高,具有低免疫原性、低细胞毒性、可加工性等优势。另外重组原料主要通过大肠杆菌/毕赤酵母发酵表达纯化而来,相较从动物结缔组织提取制备的方式,重组胶原蛋白在原材料获取及制备效率方面具有更高天花板。
当前,如何让重组胶原形成三螺旋结构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天然胶原由于具备完整三螺旋结构,因而具有明确的生物活性,体现在能通过其三螺旋区域中的相对稳定构象的带电残基与组织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盘状结构域受体和糖蛋白等分子识别,发挥促进细胞黏附、传导细胞信号及调控细胞生长的作用,进而实现促进组织重建和创面愈合、调控免疫系统、止血等功能。
三级结构胶原在人体内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羟基化、糖基化等多个反应并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这也是人工合成的胶原蛋白难以形成三螺旋结构的原因。α-肽链上的脯氨酸、赖氨酸残基经过羟化酶的催化形成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羟脯氨酸上的羟基后续参与了肽链之间氢键的形成,对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实现羟基化是胶原合成三螺旋结构的关键环节。
同时在胶原改造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产品的全周期稳定性,比如胶原蛋白变性温度为40℃,生产和销售全程都需要2-8℃冷链运输,保存不当会导致蛋白在货架期发生降解,极大地增加了产品开发交付的成本和风险。
因此,粒影团队认为:未来能在兼顾量产能力、生产成本和产品稳定性的前提下制备具有三螺旋结构的胶原蛋白产品的厂家才能有效满足广大市场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化胜出。
海归团队聚焦蛋白改造突破三螺旋胶原蛋白难点
粒影生物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园,现有员工近60名,研发中心面积1000平米,并有3000平米的中试研发基地。成立一年半的时间里,粒影生物快速获得市场和行业的认可,先后获得合成生物学企业认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斩获“合成生物学新锐企业”等殊荣。此外,公司的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近日,粒影生物与湖北大学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建了国内首个天然代糖研究中心,并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企业联合培养基地。
创始人张影博士曾任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博士后,伦敦大学癌症研究所博士,师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Skehel和Steve Gamblin,期间解析了十几种蛋白结构,帮助MNC药企进行蛋白质精准药物相关应用的开发。作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引进回国,曾在Science、Nature等知名刊物发表蛋白结构生物学相关研究。团队其他成员来自于帝国理工、中科院先进院、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等知名研究机构及产业公司,掌握国际前沿的蛋白质性能优化和设计的完整技术流程,拥有成熟的技术转化和应用场景拓展能力,以及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系统下克隆、表达、纯化多亚基的异源蛋白复合体的经验,并曾深入开展对其在结构、生化和生物物理学性质方面的研究。
公司已经搭建完善五大技术平台用于蛋白改造,包含:
(1)基于结构生物学know-how的人工智能辅助蛋白质设计平台:可以有效提高蛋白预测和改造能力,更加贴近真实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2)高通量结构生物学平台:创始人曾在牛津研究所搭建了全球最早的高通量筛选平台,粒影在原有基础上又提高了10倍的筛选速度,成为已知最快的高通量纯化筛选方式;
(3)B细胞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具有筛选周期短、通量高、多样性强、不限种属等优势;
(4)生产端菌株改造平台:基于过往生产要求对菌株内定向改造,如将嗜冷细菌南极油螺旋藻的冷适应型伴侣蛋白 GroEL 和 GroES 整合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使得其在低温条件下就可以高效辅助重组蛋白折叠,增加蛋白可溶性及产量;
(5)蛋白原料的配对筛选及验证平台:具有可研发高稀缺性的复杂蛋白原料、高通量技术平台实验验证、蛋白的迭代优化和应用场景深度定制等优势。
公司基于胶原蛋白三螺旋形成的分子机制,解决行业内关键技术难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经在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多种表达体系实现了多种类型三螺旋胶原蛋白的表达纯化,且可实现在高温下保证三螺旋结构的稳定存在,属于业内首例。同时,粒影的三螺旋胶原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细胞迁移活性,可实现抗衰、美白和抗皱等功能。
粒影生物已助力50余种高难度蛋白原料的开发,累积订单额超千万,推动了重组蛋白产品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同时,粒影的平台技术可应用于日化医美、合成生物、酶工程、体外诊断试剂、疫苗序列设计、蛋白大分子药物等场景,已经和近二十家下游产业方及渠道方达成战略合作。
粒影生物将秉持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理念,持续注重选品及市场规模,围绕高附加值产品打造技术壁垒等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本轮投资,汉能创投合伙人王威表示:“合成生物学通过将细胞的生命生产活动工程化,以绿色高效的方式赋能医美、医药、食品、大宗、日化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对全球的可持续低碳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粒影团队兼具顶尖的科研及产业背景,致力于将前沿的AI算法与海外优秀的生物工程经验相结合,助力蛋白质设计、细胞改造、分离纯化、量产管理等环节的全方面提质提效。我们坚定看好合成生物学的未来,相信粒影生物能够凭借自身独到的选品眼光、深厚的技术积累及广泛的产业资源,助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关于汉能创投
以AI和“数智化”驱动的科技创新为核心,布局长坡厚雪的大赛道和潜力无限的新市场,寻找拥有创业精神和执行能力的优秀创业者团队。重点关注AI产业链和数字经济、先进智能制造、双碳等前沿科技赛道的投资机会,用资本助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新经济行业领袖。
-
062023-11
突破超稳定三螺旋胶原蛋白难点,「粒影生物」获汉能创投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 汉能Portfolio
2023-11-06
全球领先的蛋白改造合成生物公司「粒影生物」于近日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汉能创投投资。在本轮融资完成后,粒影生物将继续扩大在生产、新管线研发以及产品推广等方面的投入,结合公司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优势继续助力合成生物学发展。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巨大,结构生物学解决行业难点
根据沙利文数据,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5亿元增至2021年的108亿元,并预计于2027年达到1083亿元,2022-2027年预计CAGR达42.4%,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CAGR 25.3%,重组将成为未来胶原市场的主流。近两年有多家公司在不同资本市场版块,如A股、港股和北交所相继上市,一级市场多家公司也接连获得超大额融资,该领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胶原蛋白在填充和水光两种方式下,满足求美者抗衰、美白、再生等需求。胶原蛋白按照原料来源分为动物源胶原和重组胶原,而后者安全性更高,具有低免疫原性、低细胞毒性、可加工性等优势。另外重组原料主要通过大肠杆菌/毕赤酵母发酵表达纯化而来,相较从动物结缔组织提取制备的方式,重组胶原蛋白在原材料获取及制备效率方面具有更高天花板。
当前,如何让重组胶原形成三螺旋结构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天然胶原由于具备完整三螺旋结构,因而具有明确的生物活性,体现在能通过其三螺旋区域中的相对稳定构象的带电残基与组织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盘状结构域受体和糖蛋白等分子识别,发挥促进细胞黏附、传导细胞信号及调控细胞生长的作用,进而实现促进组织重建和创面愈合、调控免疫系统、止血等功能。
三级结构胶原在人体内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羟基化、糖基化等多个反应并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这也是人工合成的胶原蛋白难以形成三螺旋结构的原因。α-肽链上的脯氨酸、赖氨酸残基经过羟化酶的催化形成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羟脯氨酸上的羟基后续参与了肽链之间氢键的形成,对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实现羟基化是胶原合成三螺旋结构的关键环节。
同时在胶原改造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产品的全周期稳定性,比如胶原蛋白变性温度为40℃,生产和销售全程都需要2-8℃冷链运输,保存不当会导致蛋白在货架期发生降解,极大地增加了产品开发交付的成本和风险。
因此,粒影团队认为:未来能在兼顾量产能力、生产成本和产品稳定性的前提下制备具有三螺旋结构的胶原蛋白产品的厂家才能有效满足广大市场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异化胜出。
海归团队聚焦蛋白改造突破三螺旋胶原蛋白难点
粒影生物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园,现有员工近60名,研发中心面积1000平米,并有3000平米的中试研发基地。成立一年半的时间里,粒影生物快速获得市场和行业的认可,先后获得合成生物学企业认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斩获“合成生物学新锐企业”等殊荣。此外,公司的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近日,粒影生物与湖北大学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创建了国内首个天然代糖研究中心,并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企业联合培养基地。
创始人张影博士曾任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博士后,伦敦大学癌症研究所博士,师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Skehel和Steve Gamblin,期间解析了十几种蛋白结构,帮助MNC药企进行蛋白质精准药物相关应用的开发。作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引进回国,曾在Science、Nature等知名刊物发表蛋白结构生物学相关研究。团队其他成员来自于帝国理工、中科院先进院、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等知名研究机构及产业公司,掌握国际前沿的蛋白质性能优化和设计的完整技术流程,拥有成熟的技术转化和应用场景拓展能力,以及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系统下克隆、表达、纯化多亚基的异源蛋白复合体的经验,并曾深入开展对其在结构、生化和生物物理学性质方面的研究。
公司已经搭建完善五大技术平台用于蛋白改造,包含:
(1)基于结构生物学know-how的人工智能辅助蛋白质设计平台:可以有效提高蛋白预测和改造能力,更加贴近真实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2)高通量结构生物学平台:创始人曾在牛津研究所搭建了全球最早的高通量筛选平台,粒影在原有基础上又提高了10倍的筛选速度,成为已知最快的高通量纯化筛选方式;
(3)B细胞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具有筛选周期短、通量高、多样性强、不限种属等优势;
(4)生产端菌株改造平台:基于过往生产要求对菌株内定向改造,如将嗜冷细菌南极油螺旋藻的冷适应型伴侣蛋白 GroEL 和 GroES 整合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使得其在低温条件下就可以高效辅助重组蛋白折叠,增加蛋白可溶性及产量;
(5)蛋白原料的配对筛选及验证平台:具有可研发高稀缺性的复杂蛋白原料、高通量技术平台实验验证、蛋白的迭代优化和应用场景深度定制等优势。
公司基于胶原蛋白三螺旋形成的分子机制,解决行业内关键技术难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经在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多种表达体系实现了多种类型三螺旋胶原蛋白的表达纯化,且可实现在高温下保证三螺旋结构的稳定存在,属于业内首例。同时,粒影的三螺旋胶原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细胞迁移活性,可实现抗衰、美白和抗皱等功能。
粒影生物已助力50余种高难度蛋白原料的开发,累积订单额超千万,推动了重组蛋白产品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同时,粒影的平台技术可应用于日化医美、合成生物、酶工程、体外诊断试剂、疫苗序列设计、蛋白大分子药物等场景,已经和近二十家下游产业方及渠道方达成战略合作。
粒影生物将秉持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理念,持续注重选品及市场规模,围绕高附加值产品打造技术壁垒等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本轮投资,汉能创投合伙人王威表示:“合成生物学通过将细胞的生命生产活动工程化,以绿色高效的方式赋能医美、医药、食品、大宗、日化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对全球的可持续低碳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粒影团队兼具顶尖的科研及产业背景,致力于将前沿的AI算法与海外优秀的生物工程经验相结合,助力蛋白质设计、细胞改造、分离纯化、量产管理等环节的全方面提质提效。我们坚定看好合成生物学的未来,相信粒影生物能够凭借自身独到的选品眼光、深厚的技术积累及广泛的产业资源,助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关于汉能创投
以AI和“数智化”驱动的科技创新为核心,布局长坡厚雪的大赛道和潜力无限的新市场,寻找拥有创业精神和执行能力的优秀创业者团队。重点关注AI产业链和数字经济、先进智能制造、双碳等前沿科技赛道的投资机会,用资本助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新经济行业领袖。